乡愁是在外乡贤永远剪不断的心间情感

摘 要

  乡音是亲切的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我们耳熟能详。不管人生的旅途怎么走,也任凭你漂流到异域他乡,纵然昔日的青葱少年变成如今的白发

乡音是亲切的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我们耳熟能详。不管人生的旅途怎么走,也任凭你漂流到异域他乡,纵然昔日的青葱少年变成如今的白发老人,但人海茫茫中,一声“阿奴”,便知你我来自同一个故乡——金平湖。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,降临在脚下这块独有的土地上,乡音如同一块火热的烙铁印在我们身上。乡音是故乡的土语,也是我们真正的母语。因为母亲用它来为我们唱摇篮曲、教我们牙牙学语,我们无不是在乡音中启蒙,伴随着乡音长大。

乡思是绵长的。叔同故里,梦里水乡,游子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。北宋诗人李觏说“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。”唐代韦应物在《西楼》也说:“高阁一怅望,故园何日归?”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。落日黄昏,百鸟归巢,群鸦返林,远在异乡的游子,触景生情,难免生发乡思之愁。

乡愁是温馨的。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是杜甫的乡愁,“来日依窗前,寒梅着花未”是王维的乡愁,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是李白的乡愁。而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则是一枚小小的邮票、一张窄窄的船票、一方矮矮的坟墓和一湾浅浅的海峡。阿奴平湖宁的乡愁是什么呢?是美丽的东湖,是沧桑的报本塔,是一枚醇香的糟蛋,是一碗鲜美的毛狗粉丝。曾几何时,一首诗、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,总是唤起大家的乡愁情绪。当传统文化热潮中的乡愁超越了家乡的一棵树、一条河、一座桥而具有了诸如家风或者美食这样的文化外在时,乡愁便生了根,长出了灵魂。乡愁是在外乡贤永远剪不断的心间情感,乡愁是一种传承;记住乡愁,就是要记住本来,延续根脉。

乡情是浓郁的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故乡的风,故乡的雨,故乡的山,故乡的水,故乡的树,故乡的月,故乡的人,对故乡的情感是每一个游荡在外的灵魂的美好归宿。乡情是一支悠扬深远的竹笛;乡情是一坛清香醇厚的平湖老酒;乡情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。正所谓“美不美,家乡水;亲不亲,故乡人”。

阿奴平湖宁《乡聚》老平湖。历经半年多的补充采访和编辑,一本汇集乡音、写满乡思、诉说乡愁、感恩乡情的《乡聚》呈现在大家面前。阿奴平湖宁系列作品首发之际,我十分感谢中共平湖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吴金华、宣传部长蔡国平、统战部长蒋娟芬在《乡聚》编辑过程中的劳心顾问,感谢蒋娟芬部长为《乡聚》作序,感谢平湖市各乡镇街道以及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,感谢家乡众多爱心企业家的鼎力相助,感谢入编书稿的各位作者和编辑团队的辛勤付出。愿《乡聚》能够得到阿奴平湖宁的喜欢,愿《乡聚》能够为平湖的乡贤文化贡献绵薄之力,愿家乡金平湖在新崛起的征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!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